Quantcast
Channel: 菜鳥涅槃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

紅色「木頭」

$
0
0

 

 

寫人的靈魂,寫人的懺悔。

  先生,第二天,我侄子騎著摩托車,從縣城裡專程回來,讓我父親帶他去姑奶奶家,探聽王小倜的事。 
  我父親爲難地說:還是別去了,她也是奔七十歲的人了,這輩子不容易,那些陳年往事,抖摟起來傷心。再說,當著妳姑爺爺的面,她也不好說。
  我說,象群,爺爺說的有道理,既然妳對這事這麽感興趣,我就把我知道的,全都告訴妳……
  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莫言:《蛙》

上篇,話說道中國「鄉土作家」莫言在講述其「被招飛」之小侄子「象群」子「圓」父「夢」而展開之一系列關於其「姑姑」之「人」和「事」。

莫言之文筆流暢,故事緊湊,思想深邃。其作品展示了厚重之鄉土氣息,彰顯著濃郁之人文關懷色彩

莫言在作品《蛙》中,書寫「蛙」。實際上,其書寫之,不是此「蛙」,亦不是彼「娃」,而是「女媧」——「我」「姑姑」。莫言以「我」——自己之「影子」——劇作家「蝌蚪」寫給日本友人「杉谷義人」之五封信爲引線,引出「蝌蚪」對「姑姑」種種經曆之回憶。

在作品中,莫言以直白之隱喻,告示著《》之內容在於「生育」和「計劃生育」。而那個女主人公——「姑姑」,那位婦産醫生,同樣也蘊含了這個隱喻,意為在那一片土地之小娃娃們都在她手裡呱呱墜地,她即為「女媧」。她之大名,叫「萬心」,亦隱隱地讚揚著她所接生那近萬名嬰兒之偉大奇迹。

在作品中,莫言通過這些隱喻,來闡述其故事所發生之社會環境:一個既沒有傳統文化之遺留,也沒有現代人權思想熏陶之地區;通過向日本友人「杉谷義人」這樣一位隱含之觀者敘述所發生在莫言故鄉——山東高密東北鄉那「我」「姑姑」之故事,以圖達到對「人性」之思考和對人「靈魂」「拷問」之深度。

瞧,這個莫言,小眼睛,矮胖身材,像個吃飽飯倚在牆根講著故事之說書老先生。故事雖然精彩,但有時卻含混不清,仿佛在故弄玄虛……

莫言在臺灣麥田版《》之《序言》中,開宗明義地寫道:「蛙》這部作品注重了對人的靈魂的剖析。作家要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。寫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對某項政策的批判,而是對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贖。寫人的靈魂,寫人的懺悔,這也許就是《蛙》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。

於此,不得不說,「計劃生育」,這是一個沈重到難以言說之話題,卻寫出了莫言心中之「痛」。

莫言在寫作上,一改以往之書寫風格,試圖以「書信體」之形式,進一步拉近與觀者之距離,運用「隱喻」等寫作技巧,探索人物之命運,揭露時代之荒謬,呼喚對生命之尊重,其明顯地有著嚴密之通盤思考,而使其之作品「渾圓」「成熟」了。

在本分享之文字中,莫言寫道:

  因爲我一直准備以姑姑爲素材寫一部小說——現在自然是改寫話劇了——這王小倜自然是重要人物。爲這本書我已經准備了二十年。……但唯一遺憾的,是我沒有見過王小倜的面…… 
  ……   
  後來,保衛部門分析了王小倜的日記,他在日記中給妳姑姑起了一個外號:紅色木頭! 
  當然,中隊長說,也幸虧了他這本日記,才讓妳姑姑得到了解脫,否則,她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楚了。
  先生,我對侄子說,不僅妳姑奶奶差點毀在他手裡,連妳爸爸也被公安部門傳訊過多次,那隻口琴,也作爲王小倜拉攏腐蝕青年的罪證被沒收。他在日記裡說:紅色木頭把她的傻瓜侄子介紹給我,這也是根紅色木頭,而且還有個奇怪的名字:萬口。 
  如果沒有王小倜這本日記,妳爸爸也要跟著倒楣。
  也許,是王小倜故意那樣寫的,我小侄子說。
  妳姑奶奶後來有這種想法。王小倜爲了保護她故意留下了這本日記。 
  所以昨天晚上她說:這個人毀了她,也救了她。
  先生,我小侄子更關心的,顯然是王小倜叛逃的過程。他對王小倜高超的駕駛技術深爲欽佩。 
  他說讓「殲-5」在距離海面五米的高度以每小時八百公哩的速度飛行,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差錯,都會一頭紮進大海。這家夥,可謂藝高人膽大
! 

莫言在文字上,很現實。當觀者反複觸摸其每一個字、每一個詞之質感時,文字中宛如有無數之細節撲面而來,讓人產生遐想和反思……

「水面上的貓」邱曉雨在《用文字呐喊——莫言:夢幻文字背後的現實足音》中,這樣寫道:「我想起莫言定位自己的三個詞:善良、懦弱和勤奮。」「文字裡透出來的氣息總是讓我欲罷不能,因爲作家們所到往的那些生命的極限之地,讓他們鍾情現實,也制造夢境。他們看得見這個世界裡的隱秘角落,這些地方是我們在平凡生活,尤其是都市白領的生活裡無從觸及或者不願觸及的。

磋乎!

誠然,在當下這個「功利」射會裡,有多少人會反省自我、懺悔自己吶?!竊以為。

小侄子說:三叔,妳們怎麽這麽逗啊?現在都什麽朝代了,還給我說這些。」(莫言:《蛙》

正如莫言一語雙關地描寫其「姑姑」話語,感情強烈充沛,躍於紙上,「……她說:這個人毀了她,也救了她。

啊,「紅色木頭」,多麼美妙之綽號,多麼富有想像力吖

真所謂:

  「紅色」,那個時代,不深奧! 
  
木頭」,很簡單,打狗棍吧?

你懂得,是吧?!

file[1]        

/莫言 

     第一部    

  先生,第二天,我侄子騎著摩托車,從縣城裡專程回來,讓我父親帶他去姑奶奶家,探聽王小倜的事。 
  我父親爲難地說:還是別去了,她也是奔七十歲的人了,這輩子不容易,那些陳年往事,抖摟起來傷心。再說,當著妳姑爺爺的面,她也不好說。
  我說,象群,爺爺說的有道理,既然妳對這事這麽感興趣,我就把我知道的,全都告訴妳。其實,妳隻要上網搜搜,就可以大概地了解這事的來龍去脈。
  因爲我一直准備以姑姑爲素材寫一部小說——現在自然是改寫話劇了——這王小倜自然是重要人物。爲這本書我已經准備了二十年。我利用各種關係,采訪了許多當事人。我專程去過王小倜工作過的三個機場,去過王小倜的浙江老家,采訪過王小倜一個中隊的戰友,采訪過王小倜的中隊長和副大隊長,我還登上過王小倜駕駛的那種「殲-5」飛機,我還采訪過當時的縣公安局反特科科長,采訪過當時的縣衛生局保衛科長。應該說,我知道的比誰都多,但唯一遺憾的,是我沒有見過王小倜的面,而妳爸爸,曾得到了姑奶奶的允許,預先潛伏到電影院裡,親眼看到了王小倜與姑奶奶手拉著手走進來,王小倜的座位與妳爸爸緊靠著。他後來對我們描繪過王小倜:身高一米七五,也許一米七六,白淨面皮,瘦長臉,眼睛不大但很有精神。牙齒整齊、潔白、閃閃發光。
  妳爸爸說那晚上放映的是部蘇聯片子,根據奧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說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改編的電影。妳爸爸說他起初還偷眼觀察王小倜與妳姑奶奶的舉動,但很快就被銀幕上的革命與愛情吸引住了。那時候許多中國的學生與蘇聯的學生通信,與妳爸爸通信的那個蘇聯姑娘,恰好也叫苳妮婭,所以妳爸爸沈浸在電影中忘記使命是十分必然的。當然妳爸爸也不是一無所獲。他在電影開場前看到了王小倜的模樣,在換片的間隙裡(那時電影院還是單機放映),嗅到了從王小倜嘴巴噴出來的糖果味兒,當然他也聽到了嗅到了身前身後的人嗑瓜子喫花生的聲音和氣味。 
  那時候的電影院裡可喫東西,有殼的無殼的都可以喫,腳下踩著一層厚厚的糖果紙、花生殼、瓜子皮兒。 
  電影散場後,在電影院門口的燈光下,當王小倜推過自行車要送妳姑奶奶去衛生局的宿舍時(那時妳姑奶奶被臨時借調到衛生局工作),妳姑奶奶笑著說:王小倜,我給妳介紹個人! 
  妳爸爸躲在電影院大門口的廊柱陰影裡不敢露頭。 
  王小倜四下張望,誰?人在哪裡呢? 
  萬口,過來呀! 
  妳爸爸這才從柱子後邊畏畏縮縮地走過來。他的個頭那時已經與王小倜差不多高,但身體瘦長,像根竹竿,關於將鐵餅擲出校園砸斷牛角的事多半是他自我吹噓。他頭發蓬亂,像個鵲巢。 
  ——我侄子,萬口,妳姑奶奶介紹道。 
  噢哈,王小倜用力在妳爸爸肩膀拍了一巴掌,說,原來是個坐探啊!萬口,這名字起得真好! 
  王小倜伸出一隻手,說:小夥子,來,認識認識,王小倜! 
  妳爸爸有些受寵若驚地伸出兩隻手,握住王小倜的手,使勁地搖晃著。
  妳爸爸說,後來,他去機場找王小倜玩過,還跟著他喫過一次空勤竈,油焖大蝦,辣子雞丁,雞蛋炒黃花菜,大米幹飯,隨便喫。 
  妳爸爸的描繪,讓我們羨慕極了,當然我也感到榮耀。不僅僅因爲王小倜,也因爲妳爸爸,他是我的大哥,而我的大哥是喫過空勤竈的啊!
  王小倜還送給妳爸爸一隻口琴,雲雀牌的,相當高級。 
  妳爸爸說王小倜是個多才多藝的人,他籃球打得不錯,三步上籃、反手投球的動作相當潇灑。除了會吹口琴,還會拉手風琴,鋼筆字寫得十分秀麗,而且,還有繪畫的才能。 
  妳爸爸說他的牆上用圖釘釘著一張鉛筆素描,畫的就是妳姑奶奶的形象。 
  至於王小倜的家庭出身,那更是無可挑剔。他的父親是高級幹部,母親是大學教授。這樣的人,爲什麽會飛往台灣,成了萬人唾罵的叛徒呢?
  據王小倜的中隊長說,王小倜之所以叛逃,是因爲偷聽敵台廣播。他有一臺半導體短波收音機,可以聽到臺灣的廣播。國民黨電臺裡有一個聲音嬌媚、富有磁性的播音員,外號「夜空玫瑰」,殺傷力極強,估計王小倜就是因爲迷上了她的聲音而叛逃。 
  難道我姑姑還不夠優秀嗎? 
  已經老態龍鍾的中隊長說:妳姑姑,當然不錯,家庭出身好,模樣端正,又是黨員,按當時的審美觀,那實在是太優秀了,我們都從心根裡羨慕王小倜呢。但妳姑姑太革命太正派了,對王小倜這種中了資産階級流毒的人來說,那就不太夠味了。 
  後來,保衛部門分析了王小倜的日記,他在日記中給妳姑姑起了一個外號:紅色木頭! 
  當然,中隊長說,也幸虧了他這本日記,才讓妳姑姑得到了解脫,否則,她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楚了。
  先生,我對侄子說,不僅妳姑奶奶差點毀在他手裡,連妳爸爸也被公安部門傳訊過多次,那隻口琴,也作爲王小倜拉攏腐蝕青年的罪證被沒收。他在日記裡說:紅色木頭把她的傻瓜侄子介紹給我,這也是根紅色木頭,而且還有個奇怪的名字:萬口。 
  如果沒有王小倜這本日記,妳爸爸也要跟著倒楣。
  也許,是王小倜故意那樣寫的,我小侄子說。
  妳姑奶奶後來有這種想法。王小倜爲了保護她故意留下了這本日記。 
  所以昨天晚上她說:這個人毀了她,也救了她。
  先生,我小侄子更關心的,顯然是王小倜叛逃的過程。他對王小倜高超的駕駛技術深爲欽佩。 
  他說讓「殲-5」在距離海面五米的高度以每小時八百公哩的速度飛行,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差錯,都會一頭紮進大海。這家夥,可謂藝高人膽大! 
  他的確是技術尖子,全天候飛行員。在他出事之前,他每次在我們村子上空演練時,都會做出一些令人歎爲觀止的動作。 
  當時,我們說他駕機俯沖到我們村東頭的西瓜地裡,伸手摘了一個西瓜,一抖翅膀又鑽上了雲端。
  他到了那邊,是不是真的得到了五仟兩黃金獎賞?小侄子問我。
  也許是真的吧?我說,但即便是萬兩黃金,也不值得。 
  我說象群賢侄妳可別羨慕這個,金錢、美女都是過眼雲煙,隻有祖國、榮譽、家庭,才是最寶貴的。 
  小侄子說:三叔,妳們怎麽這麽逗啊?現在都什麽朝代了,還給我說這些。
 

【未完待續】

(轉自莫言小說:《》)  

我二姐卻穿著壹身單衣,形態端正、優美……(13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

Trending Articles